作者:笪洁琼
经过32年漫长等待,5月18日,李静芝终于见到了她被拐走的儿子嘉嘉。
嘉嘉在2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抱走,直到32年后才与李静芝相见。为了寻找嘉嘉,李静芝从28岁找到60岁,不惜走遍大半个中国,至少印了几十万份寻人启事,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打拐妈妈”。
由于寻人启事上用的还是嘉嘉2岁时候的照片,这么多年过去了,嘉嘉的相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即使是有胎记等条件做补充,也很难被观察到。
立下功劳的是公安部研发的全国打拐第一库。
几个月前,警方通过一条重要线索——四川籍嫌疑犯曾在多年前花6000元购买一名西安籍男童查下去,发现四川绵阳人顾某宁比较符合李静芝的儿子嘉嘉情况,警方通过李静芝与顾某宁的DNA对比,发现顾某宁就是李静芝苦苦寻找32年的儿子嘉嘉。
让李静之和儿子得以团圆的全国打拐第一库,又称全国打拐DNA数据对比库。2009年,公安部正式建立“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/失踪儿童DNA数据库”。
孩子走丢了的父母可以通过公安机关,将血样数据上传DNA数据库,一旦发现有来源不明或者疑似拐卖的孩子,便可以进行DNA结果对比,就能确认孩子的身份。
”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表示,采血检测DNA输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是寻找孩子的捷径,一旦数据进入DNA数据库就能自动比对,即使被拐多年之后体貌特征发生变化,身份难以识别,警方依然可以通过DNA数据准确、快速地认定被拐儿童的身份。
如果被拐儿童例如开头的顾某宁对自己的出生抱有怀疑,可以提交血样数据上传到DNA数据库中,那么就可以在数据库里,与生母的DNA数据进行成功,这样一来,大大减少了时间,加速回家之路。
其实意外走失的,除了儿童还有老人,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走失的人数大概在70万人左右。在这个数字的背后,是70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。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,记不清回家的路。儿童不仅记不清,而且还不会表达,如果没有及时被找回,很容易遭受不可预测的意外伤害。
如果能把老人和小孩的信息有效安全地保存,等到意外的时候,就可以加快寻人的速度,让走失的老人和儿童安全回家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由普嘉逸环(北京)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(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)、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,倾力打造的“普家融合安全卫士”之“普家寻亲”平台(微信小程序)已经上线运营。
比起受限制的全国打拐第一库来说,“普家融合安全卫士”是一款可以面向社会普通大众的应用。
主要是运用DNA检测和AI人脸识别两大前沿科技,致力于解决儿童和老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意外走失、疾病和教育等问题。
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,文摘菌在打开小程序的时候,还是忍不住大吃一惊,因为走失的人员数量比预想中还要多。